【媒體聚焦】邢臺寧晉:以“大”帶“小” “共”塑新優勢
邢臺寧晉縣是華北地區最大的電線電纜生產基地,有生產及配套企業2300多家。為助力企業步入"新段位",驅動產業解鎖"新潛能",當地打造共享平臺,充分釋放"龍頭"企業優勢,以"大"帶"小",抱團"破繭",賦能特色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
本臺記者 李永倩:
這里是位于邢臺寧晉縣賈家口鎮的高端智能制造產業園,由當地龍頭企業明達線纜集團投資建設的"共享車間"開始試運行。大家看我身后,這些"智能搬運機器人"正在沿著既定路線工作,在2萬平方米的生產車間內穿梭自如,先進設備的引入,讓這里的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去年8月,明達集團引進國內最先進的生產設備,打造"預制線纜共享車間",在這里,中小企業可以用上行業領先的技術,量身訂制各種型號的半成品線纜,而自己僅需完成剩余的幾道簡單工序,省心又省力。今年2月份試運行以來,已有10多家企業與明達達成合作。
(這種數字化的共享車間,生產效率比傳統的能提高多少?)
明達線纜集團總裁 雷文康:
這個確實提升非常高,起碼到兩到三倍吧。
邢臺市寧晉縣電線電纜產業集群現有企業2393家,數量雖然不少,但是存在中小企業多、中高端產品少的短板。2023年以來,當地積極引導"龍頭"企業發揮資金、技術、研發等方面的優勢,建設各類"共享"平臺,分享行業領先技術,以大帶小、互惠共贏。
明達線纜集團生產副總經理 邢太文:
共享平臺達到了"多、快、好、省"的這么一種效果,既達到了產品質量、效率、成本在市場當中的優勢,為中小企業奪得了在競爭當中的空間,他們可以多去跑訂單、跑市場,中小企業他們這種參與的積極性是非常高漲的。
輻照特種電纜具有耐高溫性、耐腐蝕性、耐火阻燃性等特點,廣泛應用于光伏、海上風電、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由于"輻照"設備昂貴,此前,寧晉縣的企業大多到天津、山東等地進行輻照加工。2023年底,當地引導明達、萬方、永上等"龍頭"企業投資1.8億元,建起4座輻照工藝共享車間,目前服務企業340家。
邢臺市寧晉縣東汪鎮一航線纜生產副總經理 魯志勇:
(覺得方便在哪兒了呢)近,你比如說運費這塊兒,你省掉了吧,現在往這兒來,10多分鐘就到廠子了,你來了隨時上機子,加工完就能拉走,就能發貨,方便多了。
為促進更多企業建設共享平臺、受益共享模式,寧晉整合全縣11家金融機構資源,提供全產業鏈信貸服務,降低融資成本,讓企業輕裝上陣。目前,已有400多家企業參與搭建各類共享平臺,受惠企業達2150家,降低生產成本3.5%-5%,提高經營效益20%。
邢臺市寧晉縣委書記 王濤:
我們將加強配套資金、土地、科技等扶持政策,支持龍頭企業與配套企業建立穩定的供應、生產、銷售等協作關系,完善共享智造生態,帶動電線電纜產業集群整體提質升級、邁向高端。
2024年,寧晉縣電線電纜產業集群實現營業收入689億元,同比增長29%;中低壓及新能源電線電纜產業集群獲評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記者手記
以大帶小、互惠共贏,"共享"平臺不僅讓中小企業受益,也在推動著龍頭企業自身和整個產業集群的轉型升級。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如何破解"中小企業多、中高端產品少"的普遍難題?寧晉縣的做法為我們打開了新的思路。